清明访古潭

清明小长假,兄弟姊妹五家相邀出行。挂青祭祖完毕,大家游兴未减,一个兄弟提议:听说落印潭边新建了一家“农家乐”,我们去“烤全羊”吧!

作为一个地方文化人,我对落印潭可以说耳熟能详,拍过电视,摄过图片,写过文章,但这些活动都是在船上远观而非近玩,尤其未踏访过宣抚堡,当然举双手促成此行。

五家组成一个车队,清晨即冒着微雨出发。车到南河隧道前向右一转,进入原来百公路南河段。虽然老路路面不宽,所幸为水泥路面,七弯八拐到了南河山顶,酉水河最壮丽的河段——大湾便跃然眼前。

“南山卯洞太奇绝,山势回环水势灭”。酉水流到这里,被拦河山横截,河道折而向南,形成一个U形,隐入深山险壑的喀斯特地貌中,造就出地理奇观——卯洞大峡谷,而落印潭正好处于峡口。

从山坳上曲折回环而下,一路过“叫花洞”、“饿死岩”,原来“屙屎不生蛆”的苦寒之地,现在到处杂花生树,嫩草凝烟,山峦的雾气如飘逸的纱巾,深蓝的潭水如一方明镜,倒映着青山翠竹中的小洋楼,这是从船上绝对看不到的佳境。

循着彩旗招展处的指引,我们来到“落印潭农家乐”。我迫不及待地问老板:宣抚堡在哪里?老板引我到屋后,一块石碑赫然矗立在山岩上——来凤县第一批文物保单位宣抚堡。众里寻她千百度,这个上千年的历史遗迹就在眼前!

远看宣抚堡,整个山头如一条大鱼,鱼头屹立潭畔,鱼嘴就是潭边的悬崖,鱼脊则是倾斜的山脊。我沿着山脊,慢慢向山顶攀爬。开始一段是翠竹掩映长满青苔的小路,上到半山腰则基本无路,我一路分草拂剌,爬上山顶。山顶为一块平地,广约300多平方米,到处草木蓁蓁,人多高的茅草丛中,掩藏着横七竖八的残垣断壁。我试探着想走到潭边,但三面都是百丈悬崖,草深树横,不敢贸然犯险。举目四望,四围高山拱卫,宣抚堡如盆地中的一个点将台,唯北部可攀援而上。在“无事则荷锄以耕,有警则操矛以战”的土司时代,这里确实是个可战可守的形胜之地!

春风剪剪,满山树木摇曳,此情此景勾起我的思古之幽情。据同治本《来凤县志》记载: “五代时,有向伯林者,漫水土司弟也,夜盗其兄佩印,口衔渡河,其兄觉而追之,印惊落于潭。伯林逃他沙不敢归,故其水曰落印潭。”而民间传说更具传奇色彩。相传漫水土司主向伯龙勤政爱民,体恤土民,尤其听信一打鱼老人建议取消了“初夜权”,引起孪生弟弟向伯林的忌恨,便夜盗其兄金印,图谋取而代之,以维持其“初夜权”。被其兄发觉后追赶,向伯林仓皇泅水过河,被其兄以弓箭射中屁股,将衔在口中的金印沉落潭中。后来,又是老渔翁在潭捕得黄壳大鲤鱼,从腹中剖得金印,使向伯龙安居司主之位,将善政坚持到底。至今,向伯龙的坟墓仍在河对面,而向伯林虽然成为龙山洛塔土司始祖,当地土家人仍以他为不肖子孙。人们说,现今每当骄阳顶头,潭涌金波,明月高照之际,又涌银波,这是 “大印呈彩”哩。歌颂为民造福的善政,痛恨鱼肉乡民的恶徒,我想这才是落印潭佳名流传后世的真正原因!

下得山来,我顾不上烤羊肉的浓香,一路寻寻觅觅下到潭边,近距离拍摄河湾和落印潭风光。真如古诗所云,“春来江水绿如蓝”,“风乍起,吹绿一江皱水”,我一气拍下几十张照片,然后才兴尽而归。

在农家乐的草寮里,我与老板田德付攀谈起来。他就是百福司镇南河村大湾组的村民,在村里支持下去年走上旅游脱贫致富路,因为风光好,生意很不错。我指着半山上插彩旗的地方问他准备干嘛,他说有两个山洞很值得开发,并从手机中翻出照片给我看,我为本县还有这样景观的溶洞感到惊讶。他又叫来亲自进洞的本家侄儿,据那年轻小伙子说,他们打着电筒进洞大半天,洞很深,没走底,里面的钟乳石很多,还有三个大厅。我建议田德付一要保护好溶洞和钟乳石,二是千万别往河里倒垃圾,一定要保护落印潭不受污染,不然就砸了自己饭碗。老田说垃圾全部运出了河湾,村支书也说沿路修了5个垃圾池,村民很爱卫生。

出于对他们探索旅游资源的赞赏,我自告奋勇为农家乐撰写了一幅对联,道是:

游落印潭,水色山光映古堡,波平浪静沉岁月;

访仙人洞,云飞雾卷破天阙,虎啸龙腾越沧桑!

回城路上,我再次伫立在南河坳上,深情凝望着大湾这片绝佳风光。我想,我县已荣登湖北旅游强县榜,但真正要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需要大战略、大规划、大手笔,而大湾就是最好的引爆点。假如我们能够整合资源,在卯洞口建一悬泉瀑布,把仙人洞悬棺葬复原,重修宣抚堡,然后再从仙人洞沿卯洞峡到落印潭修一条玻璃栈道,把景观好的溶洞开发出来,更从土家历史文化上进行深度挖掘,配套建设好高档宾馆和高等级公路,那么卯洞峡这一绝世美女将以独树一帜的风采,从深闺走向大千世界!

笔者登宣抚堡

南河风光

落印潭

大湾

潭边无名洞中的钟乳石

来源 | 特约记者 碧  叶

编辑 | 任   玲

审核 | 叶新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