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普通社区工会干部,他每天和社区居民、下岗职工生活在一起,了解他们的生活所需,解决他们的困难,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
23年来,哪里有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努力把每一件群众需要的小事做好。他,就是来凤县翔凤镇三官坪社区工会副主席、四斗种小区书记杨志华。
他的幸福,缘于他把群众当亲人,群众也把他当亲人。
“孤儿”管他叫爷爷。快要开学了,他心里惦记着孩子。8月9日,杨志华带着新书包、本子和笔来到社区3组贵雯家。
“爷爷来了,快到屋坐。”12岁的贵雯今年小学毕业,马上就要到县实验中学上初中,正在家自学初一代数,见到杨志华,立即站起来打招呼,找凳子。
贵雯原本有个幸福家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非常疼爱自己。2013年发生变故。这年,贵雯的爸爸因病去世,妈妈外出打工不归,远嫁他乡。年幼的贵雯只能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爷爷是来凤县胡家坪下岗职工,患有糖尿病与高血压。一家人全靠奶奶蒋青去踩人力三轮车维持生活。杨志华经常到贵雯家走访,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思想状况。
“雯雯,攒劲读书,社区一定会为你们家想办法,不会让你失学。”杨志华经常安慰鼓励贵雯,为贵雯家申请了低保。
杨志华还和社区领导一起,把小贵雯家的情况反映给辖区单位县财政局,并促成他们结成帮扶对象。
杨志华很欣慰。贵雯各科成绩优秀,年年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并荣获县实验小学同年级英语竞赛一等奖和“感动实小美德少年”称号。
下岗工人把他当成兄弟。“老陈,这段时间身体好点没?”8月10号,杨志华带着一袋米、一桶油来到县饮料厂宿舍看望陈泽贵。
1995年,县饮料厂改制,陈泽贵下岗。老伴在家务农,两个孩子嗷嗷待哺,一家人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陈泽贵只好四处打零工,却不幸摔伤了双腿失去了劳动能力。
杨志华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隔三差五去他家谈心,鼓励老陈树立生活的信心,并经常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挤出钱来接济老陈一家的生活。
如今,老陈家两个女儿已经上了大学,老陈也拿到了退休金,一家人的生活条件也得到改善。
老陈逢人就说,没有杨书记这么多年像兄弟一样的关心和陪伴,就没有他家的今天。
“我以为我们下岗了就不会再有人关心我们,没想到杨书记和社区事事处处都在为我们着想,现在,社区工会就是我们的娘家,社区干部就是我们的娘家人。”同是县饮料厂下岗的谭进安动情的说。
残疾老人说他比儿子还亲。连日来的高温天气牵动着杨志华的心,已经有好几天没去四组的胡秀英老人家了,也不知道前几天送给她的电扇老人用上了没有?下班后,杨志华骑上摩托车径直去了杨秀英老人家。
“天这么热,您老怎么不开电扇呀?”杨志华探着身子进去和老人打招呼。“你看我这记性,你几天前买的电扇我都忘了。”见到杨志华进屋,胡秀英准备拄拐杖站起来,杨志华马上把老人扶住,帮老人把电风扇打开。
今年80岁的胡秀英老人双腿残疾,老伴早年去世,58岁的儿子张承刚靠三轮车过活,女儿远嫁他乡,老人长年生活在一个10平米左右的小屋里。
“您老有什么困难不要怕,我们会尽可能的帮您解决,您就把我当成您自己的儿子。”老人耳背,杨志华每次去看老人,都会这样贴着老人的耳朵安慰她。
冬天来了,他为老人送去新棉絮,夏天到了,他给老人送去必要的防暑降温用品。几乎是每隔两天,杨志华就要到老人家看看,遇上刮风下雨,不管时间有多晚,杨志华都要赶到老人家,看房屋是不是漏雨进水,确保老人安然无恙后方可放心离开。多年来,杨志华就这样默默的为老人尽着一份儿子的孝心。“志华比我亲生儿子都好。”采访中,胡秀英老人反复念叨着这句话。
积小德,成大爱。23年来,杨志华周而复始的为辖区困难老人尽孝,为贫困孩子尽爱,尽心尽力帮助解决辖区困难职工就业、小孩入学、生活困难等问题。
杨志华的善举感染着妻子。爱人胡蓉是翔凤镇为民服务中心计生服务窗口的一名干部。这么多年来,无论是夏天的雷雨天,还是冬季的雨雪天,每天晚上九、十点钟以后她才可以见到丈夫。
胡蓉说:“其实有时候心里真的有怨,但每次看到老杨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心里的怨气马上又消了,不忍心和他计较。”每年逢年过节,胡蓉还和丈夫一起给辖区困难老人拜年,为他们送礼物,包饺子。
记者问他为什么会长期坚持这样做,杨志华平静地告诉记者:“我能做的就是从帮助一个家庭、一个老人或者一个孩子开始,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社区工会干部,做的都是一些小事。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我做的无怨无悔。”
做一件小事并不难,难的是重复做好每一件小事;因为有了这些小事,未来才可期可待。杨志华用他平凡的故事,享受着他为民服务的过程,行走着属于他幸福美丽的人生。
来源 | 通讯员 张萍
编辑 | 杨涵祁(实习)
审核 | 叶新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