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舞西北车

图文来源:碧叶

流火七月,我又一次来到在西北车村。本来初春时来过,除了惊讶它原生态之美,更感到漫山遍野的青紫黄红中透露出蓬勃的生机。由于行色匆匆,只写了一篇《河绕西北流》的游记。丰硕时节重游此地,更想探究这个贫困村深刻嬗变的内在原因,以弥补上次的缺憾。

从凤城出发,沿新整修的讨橙路风驰电掣十五公里,到高洞桥头左拐顺新峡河而下进入沟谷,触目所见,七沟八梁遍布松杉樟楠,楠竹更是连山接岭,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这便是西北车村。

立足村情定措施

西北车是土家语地名,意为“西北方有河”。古时,它是东流土司与散毛土司交界之地,现在是旧司镇与翔凤镇结合部。高耸的黑山将它与酉水河谷平原隔开,奔腾的新峡河把它与旧司坝子分割,因此处于“灯下黑”状态而默默无闻。尽管大集体时代它曾是“丰衣”公社 “富裕” 大队,群众却并没有因这个美好愿望而丰衣足食和口袋鼓起来。改革开放后,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基础设施差,村里缺少能人带动,产业没有发展起来,打工收入成为村民主要经济来源,留守在家的老弱妇女只能种点自食的粮食蔬菜,田土大面积抛荒。到2015年初,一条宽不过3米的简易公路蜿蜒沟谷,进村的小桥摇摇欲坠,村委会瓦屋天通地漏,全村16个村民小组508户2048人中,贫困户达157户509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当年6月,县商务局精准扶贫工作队进驻西北车。职工龙辉作为长期驻村工作队员,同时担任村支部第一书记。一岗双责,对商务局而言,他要把局党组精准扶贫的计划措施落到实处;对村里而言,他是全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沉甸甸的担子压在肩头。

商务局小康工作队驻村队员、村第一书记龙辉在基地)

龙辉,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少小参军入伍,在部队入党,1997年被选拔为首批驻港部队成员,参加了香港回归祖国盛典。农村、军营、商务工作的历练,使他沉稳而有亲和力,了解农民疾苦而又知晓现代经济工作。他以军人的作风,坚持从“六个精准”入手,经常开着私家车,载着工作队及村委会同仁起早贪黑奔波在山道上,走遍了全村16个组,所有贫困户更是家家到、户户落,通过召开院落会、现场交流等方式,全面摸清了村情村貌。他亲手绘制民情图,在图上标注每一户贫困户的座标,亲手整理全村157户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纸上得来终觉浅,躬身亲历体会多,深入的体察和分析统计使他既看到了西北车的优势和发展潜力,也找准了发展的短板。经与村委会和工作队反复酝酿,一个长短结合的帮扶措施报送商务局:整修一条产业发展路,新建一座群众出行桥、发展一个主导产业、新建一栋村级办公用房、新建一个村级卫生室、发展一个电商网点,着力将西北车村建设成为精准扶贫先进村。在商务局党组的全力支持下,西北车的精准扶贫全面启动。

与企业家在藤茶园里磋商藤茶外销)

五网打尽见初心

从改善基础设施入手。协调交通局,争取到进村桥梁建设计划。建桥中,个别村委会成员不顾实际提出更改桥梁选址,引发部分群众附合,工程一度搁浅。龙辉带领村班子成员和产业大户到该成员家中拜访,化解矛盾于无形,为工程进展营造了良好软环境,投资160多万元、横跨新峡河的便民桥于2016年3月竣工。同时,通过争取,9·6公里的村道得到改善,车来人往方便,学生上学安全,群众十分满意。

争取组织部和卫计局支持,落实建设资金50多万元,新建村委会办公用房二层450平米,村卫生室120平米,于2016年5月投入使用。随后又发动企业捐资,更新村委会办公设施,修起厨房、硬化场地,一个面貌一新的村委会矗立在全村中心位置,大大方便了群众办事。

争取水利项目整修河道;请求环保局在村道边建起23个水泥垃圾池;协调电力、电信等部门,实现电网和通讯网络全覆盖;商务局自筹投资投资1 .5万元建起候车亭;投资1 .2万元装修党员活动室,发动职工、企业家捐资助学,对口联系贫困户和困难学生……桩桩件件惠民实事,让群众看到商务局真扶贫、扶真贫的赤诚初心。

“三龙起舞”挖穷根

发展产业才是消灭贫困的根本。从驻村之日起,如何帮助西北车发展产业便成为商务局领导魂牵梦绕的头等大事。龙辉与村委会一班人协商分工,村里一般行政事务由村支书覃玉炳负责,他自己主要利用从事商务工作的人脉关系,找项目、引资金,支委张云、李兴华等主要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同唱发展产业大戏。在乡亲们的向导下,他登上村委会后面的长茅坡,只见上千亩连片成块的好土,从村口绵延至七八个组,可惜大部分已经荒芜。他想,如果能开发出来种植藤茶、油茶,将给村民带来巨大收益。鉴于村里原先搞过几次开发,但由于没有大户带动,缺乏资金支撑,均以虎头蛇尾告终,于是他把工作重心放在引入有实力、有责任心老板上。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成功引入老板李明亮成立了满天星藤茶产销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147亩,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全部种上藤茶,并套种了500多亩油茶。2015年冬,西北车兴起练山整地热潮,留守老人、妇女倾家而出大兴藤茶,出现了田土下户后少见的集体劳动场景,有的老人情不自禁唱起山歌,老板也感慨地说:乡亲们积极性这样高,我一定要争取多投资,把基地办好,让群众有收益。2016年,满天星合作社支付给农户的土地流转费及劳务工资近100万元,带动村民就近务工近百人,其中贫困户参与土地流转89户,长期务工28户40多人。13组贫困户向兰先,丈夫因病去世,自己年老体弱,她把2亩土地全部流转给合作社,自己参与合作社种植培管,采藤茶时节,她最多一天掐毛尖收入达170元,一年下来,除流转土地的收入外,仅赚取劳务工资近万元,大大加速了脱贫进程。

长茅坡藤茶基地)

8组懒沙田不适宜种藤茶,但该院落清溪环绕吊脚楼古寨,寨前五株古树并排,周围万杆绿竹环绕,风光十分秀美,极具旅游开发价值。龙辉通过同事的引荐,引进湖北大树药业,2016年种植药材栀子(俗称栀子花)50亩, 2017年投入资金45万元发展柴胡50亩、茯苓30亩,带动8、9组农户16户在基地务工,其中贫困户11户,户平年增收8000元。栀子开花洁白雅致清香四溢,与古寨古树相映成趣。按龙辉设想,古寨前的低洼处还可蓄水成湖,古寨中建起步游道,办起农家乐,打造成西北车乡村旅游的核心景区。

2017年3月3日下午,龙辉在西北车村委会门前与15组的贫困户田亚相遇,田亚兴奋地告诉龙辉:“我刚从城里卖鸡蛋回来,这回全靠你帮忙,鸡蛋全部卖光了!”原来,该村14、15、16三个组山高坡陡无产业,龙辉通过实地调研,发现15组田家湾的田大海、田亚父子俩养鸡18年,虽然家徒四壁,连田亚的爱人也受不得贫穷而“飞”了,但却练就了养土鸡的绝活,散养土鸡已上千只,只是苦于没与大市场接轨,靠提篮小卖既费工又价低。了解这一情况后,龙辉马上向局领导请示汇报,开展针对性的帮扶工作。

首先,引进“柴客联盟”、“先疯农人”等农产品电商企业老总进村体验,原生态食品让他们相见恨晚,迅即与田亚签订了购销协议,为土鸡开辟了销路。随后在村里建起电商平台使西北车村的土鸡、鸡蛋、竹制品、笋干、山野菜等土特产销往外地使村民增收。以楠竹为例,全村楠竹上千亩,但以前运输难,一根碗口粗的竹子仅卖三四元。依托电商平台,现在一根碗口粗的竹子售价达50元左右。村里正拟组织竹器专业合作社,传承篾匠手艺,让西北车的花背篓、凉席等手工艺品重展雄风。

(西北车的电商平台)

为让更多的贫困户受益,商务局工作队和村委会把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提上日程。今年三四月份,龙辉等通过院落会议向农户宣传,大多数农户对发展养殖产生浓厚兴趣,希望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随后,田亚着手土鸡苗的繁殖和鸡棚的扩建工作,柴客联盟则注入资金装修办公场地及建设基地。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以15组为中心的电商扶贫养殖基地成型,以柴客联盟承头,携手90多户养殖户、贫困户的“来凤县西北车生态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成立。目前,已发展土鸡养殖8000多只,生猪养殖200多头。  

现在,西北车村先后建立起藤茶基地、药材基地、养殖基地,成立了4个专业合作社,初步形成基地(合作社)+农户+电商的产销一条龙的扶贫模式,涵盖了全村16个村民小组,吸纳了绝大部分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增收。看到西北车的变化,从村干部到贫困户异口同声称赞:没有商务局小康工作队的帮扶,没有龙辉的呕心沥血工作,就没有西北车“三龙起舞”的新局面!

新峡河清流依依,新峡口前有岛礁名“九把锁”,经千百年河水冲刷,将九把锁弯道荡成直道,河水破壁而出汇入酉水奔向远方。今天的西北车村,在精准扶贫的时代大潮中,已经破除了传统思维的“九把锁”,以电商为平台,藤茶、药材、养殖三龙起舞,拉动着西北车在竞进脱贫、竞进小康的路上迅跑!

来源 | 碧叶

编辑 | 李传宝

审核 | 叶新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