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向相辉
初秋时节,来凤县杨梅古寨景区郁郁葱葱,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这里跳摆手舞、赏千年杨梅、采摘来凤藤茶。
5年前,杨梅古寨景区内的黄柏园和石桥还是两个偏僻的小山村,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人员仅靠种水稻和喂几头猪生活。
随着杨梅古寨景区建成,在外务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创业,吃上旅游饭。
杨梅树旁农家乐
“老板,加盘菜。”“老板,打10斤杨梅酒。”9月8日,来凤县杨梅古寨景区古梅农家乐,老板吴桂杰忙得不亦乐乎。
室内,土鸡炖蘑菇、青椒炒腊肉、石磨豆腐……散发出阵阵清香;室外,古杨梅树下,游客纷纷用手机拍照留念。
37岁的吴桂杰是黄柏园村二组村民。2013年春节,在广州做了5年油漆工的他回家过年,发现自家吊脚楼改造一新,房前4棵古杨梅树树龄被鉴定为1200年,每天都有人前来参观拍照。
“如果在家开个农家乐,既可以挣钱,又可以照顾家人。”吴桂杰琢磨。
买来餐饮设备,请人装修房间。10个月后,吴桂杰家的古梅农家乐开业了。
刚开始,三五天才有客人来吃上一餐。“在这么偏的地方开馆子,自家吃哟。”一时间,吴桂杰在家开农家乐成了笑谈,妻子也抱怨辛苦挣来的10万元钱打了水漂。
吴桂杰有些动摇了,但看见景区道路、寨门正加紧建设,县藤茶公司在村里建起千亩藤茶基地,准备推出藤茶采摘游,他坚信景区建好后生意一定会红火起来。他还在屋后喂了上百只土鸡和5头黑猪,在园里种上无公害蔬菜。
第二年,景区建成开寨,外地客人纷至沓来,吴桂杰的古梅人家终于火了起来。
“每天有上千元收入,杨梅酒、干竹笋等农特产品还可以卖七八百块钱,比在外打工强。”吴桂杰松了口气。
“杨梅古寨让我享受田园风光的同时,还感受到土家民俗和历史文化气息。”成都游客张春中说。这三年,他和老伴每年都要来杨梅古寨碾坊客栈住上三五天。
现在,景区农家乐已发展到35家。石桥村碾房客栈老板邓益山说,景区内杨梅、藤茶、葡萄、贡米、土鸡、腊肉等都成了畅销的旅游商品,带动了景区沿线6个村的杨梅销售,仅此一项每年可为村民增收600万元以上。
偏僻山村建景区
“以前,一到开学我就愁孩子们的费用。”父母年迈,孩子还小,吴桂杰只好和妻子到广州打工。
三胡乡境内种植杨梅1.6万亩,百龄以上的杨梅有数千株,素有“湖北杨梅第一乡”之称。如何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该乡决定打造杨梅古寨,带动全域旅游经济发展。
来自北京的旅游专家参观了黄柏园和石桥村的杨梅群落,对境内保存完好的古桥、古道、古墓、古石林、古院落、古戏楼、古庙宇、古杨梅等赞不绝口,提出按照“一带两线三区多点”进行空间布局,打造周边省市旅游休闲、观光娱乐、农耕体验于一体的景区。
争取各级各部门支持,投入上亿元资金,重点进行山寨迎客、八股悟禅、糍粑岩探秘、水上乐园、梦回乾隆、上坝院落、凉桥飞渡、乾隆城、桃花岛、十娘子桥、狮子新寨门、雄狮观瀑、景区道路改造、特色民居打造、产业结构调整等18个重点项目建设,同时硬化18公里道路,栽种1000亩藤茶和1000亩绿茶,打造295幢特色民居。2014年10月19日,杨梅古寨正式开门迎客。
“景区开放以来,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游客来观赏千年古杨梅、采摘藤茶和休闲垂钓。”乡党委书记田慧说。
打造武陵后花园
9月9日,来凤县徐家寨景区迎来恩施、重庆黔江等地客人。
“徐家寨名不虚传,回去后我会介绍更多客人来玩。”来自重庆黔江的游客张军带着妻儿自驾到距来凤县城60公里的徐家寨游玩。在村民指引下,游览古树、古寨、古梯田。
“来徐家寨游玩的客人大都在周末。”村支书彭先军介绍,徐家寨虽声名在外,但离县城较远,367省道虽穿村而过,但尚未升级改造。村里正着手改善寨子面貌,添置卫生设备,督促村民搞好环境卫生。
来凤县地处湖南、湖北、重庆三省市交界之处,素有“凤鸣三省”之称,同时又是土家摆手舞发祥地和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该县正加紧建设旅游扶贫公路,以线串珠,将各旅游景点串连起来,着力打造武陵山区旅游后花园。
“黔张常铁路、五来高速、利来高速建成后,来凤交通瓶颈彻底打破,届时游客到来凤来旅游交通将更加通畅快捷。”来凤县主要领导介绍。该县正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依托厚重的文化资源、秀美的自然资源,推进文化旅游业与一、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全域性、全产业、全要素、全价值、全时段的旅游产业链,使文化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来源 | 来凤新闻网
编辑 | 李传宝
审核 | 叶新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