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推行高效果茶种植模式 农民收入翻倍涨

长江云报道(湖北之声记者 李丽 通讯员 鲍江峰)一斤柑橘卖到9元,一斤鲜茶叶卖到100元,这是从昨天(7日)在宜都召开的湖北省果茶标准化生产现场会上传来的好消息。据介绍,这是“十二五”时期我省果品和茶叶生产推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结果。到2020年我省力争精品果和优质茶再增十个百分点。

5月初的宜都市吕家坳生态茶园,葱葱的绿叶之间插着一张张黄色的防虫板。防虫灯悬挂在空中,为茶园病虫害防控织成一张安全网。74岁的吕家坳村村民谭春之和老伴承包了4亩茶园,茶园管理大都依靠机械。他说,如今一亩茶园生产成本节省了不少,“都是机械化。修剪枝,采摘都是用机械。”

成本降低,茶园产量和品质能上去吗?正是春茶上市高峰期,记者走进当地茶叶加工企业。负责人介绍,今年和公司签订的茶园2.3万亩,产春茶150吨,预计产值近5000万元,比没实行绿色防控和机械化管理前效益翻倍,“控制了农残。对品质也有一定提升。主要是通过机械化操作增加了产量也就提高了农民效益。过去产量小每亩搞个两百斤茶叶,现在每亩能产到1000斤干茶。”

和茶叶一样,水果也是带动湖北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农产品之一,秭归柑橘尤为明显。过去一到年底柑橘扎堆上市,种植户就为销售发愁。这两年,秭归柑橘进行品种调整,推出特色品种桃叶橙等,并将部分脐橙成熟期提早或延后上市,不仅平衡了供应,效益也得到提高。秭归县特产中心负责人给记者估算一下,今年秭归晚熟脐橙产量达到3万多吨,产值达到2亿元,“我们不断地调结构,主要利用气候优势,不断向早晚调,重点是向晚熟调。晚熟脐橙效益特别好。”

数据显示,2015年,湖北省水果总产值163.9亿元,茶叶131.9亿元,与十一五末相比,增幅高达124%和153.6%,远远超过了面积和产量的增幅。不过,省果品办主任鲍江峰说,湖北果茶产业的经济效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据分析,湖北仍有近一半的果茶园效益低下,人工成本仍比较高,大宗产品质量不高。

“打造中国的“立顿”、建设果茶强省,湖北大有可为!”省农业厅总农艺师邓干生信心满满。邓干生介绍,“十三五”期间,湖北省将以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为着力点,基本稳定现有果茶面积,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大力推进低效果茶园改造,加快品种更新改良,“计划利用五年的时间,完成150万亩低效果茶园的改造任务,计划到2020年,全省共建设精品果园60万亩、高效茶园50万亩,使精品果率达到10%以上,优质茶提高10%左右。”

来源:湖北之声 记者 李丽

(责任编辑 王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