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小艳 周林
近年来,来凤县结合红色先锋引领绿色发展,推行“支部引领、老党员带传统、产业党员带技术、普通党员带团结”的党建促扶贫工作思路,通过“支部破难题、能人建平台、群众立精神”,将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为来凤发展按下了“快进键”、跑出了“加速度”。
连日来,在来凤县百福司镇沙道湾村,多名村民在绿油油的茶园中穿梭忙碌,一捏一提间,将一片片新鲜的茶叶装入篮中。村民彭永富干得十分卖劲儿,脸上洋溢着劳动的幸福。彭永富乐滋滋地说:“通过一年多的发展,种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现在种植藤茶、油茶10多亩,增收15000元左右。”
现在,彭永富的日子过得比蜜甜。然而就在两年前,他还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度十分沮丧。
2015年,他种植两亩百合亏损5000元左右,在肖菊英三番四次劝说下,他把精力投入到发展藤茶、油茶种植项目。
彭永富口中的肖菊英,是沙道湾村的一名基层党员工作者,党龄已有12年。按照“党支部+产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肖菊英积极带领村民学技术、找销路。肖菊英说:“我们利用藤茶套种油茶,带动贫困户一起种植,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
沙道湾村位于百福司镇西部,村人均8分田。像彭永富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沙道湾村有79户309人。在肖菊英和村支两委的带动下,现已种植油茶3500亩,其中套种藤茶2500亩,为该村摘掉贫困帽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茶叶种植明星村大河镇桐子园村,村民田维彪从2005年开始种植绿茶,是村里最早的茶叶种植户。如今,靠着自家7亩茶园实现年收入3万多元,还住上了新房。他在如愿摘下“穷帽子”的同时,没有忘记带着大家一起致富,没有忘记自己身为一名党员的责任。他说:“作为一名老党员,带动身边的乡亲一起脱贫是我的责任。现在他们知道种茶比种粮食强,都信心满满地和我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脱贫奔小康。”
村里的低保户田祥兵一家有三口人,妻子是一位残疾人,12岁的孩子在上学,全家人生活困难。2015年,田祥兵在田维彪和村支两委的帮助下,承包了6亩地种植绿茶。到了年底,不仅有不错的收入,还享受政府提供的社会兜底等各类惠民资金3000余元。他给我们算起了经济账:“以前没种茶叶的时候,基本没有什么收入。自从种了茶,一年收入有1万多元。”
截至目前,来凤县共有46个党员领办的合作社参与精准扶贫,带动农户3092户发展生产,其中,发展特色种植20784.8亩,特色养殖禽类46060羽、畜类890头、养蜂200桶。党员自主发展产业带动农户1641户,发展特色种植10995.8亩,养殖禽类23840羽、畜类1131头、鱼类20300尾。支部引领促脱贫,党员带动奔小康,在来凤开展得如火如荼。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