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发明检查种子发芽情况。
“土不能盖得太厚,也不能盖得太薄,刚好盖住种粒就行……”3月22日,来凤县三胡乡安子村三组汤家坝,伍发明蹲着给村民翁成兵示范父本育苗覆土。
49岁的伍发明是来凤县三胡乡金龙村人,从事水稻良种育种24年,在来凤县建起湖北省第二家水稻良种繁育基地、恩施州唯一水稻育种基地。
“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水稻良种育种,是基于对所学专业热爱和想给农民增收提供途径。”伍发明说。
1994年,伍发明从恩施农校毕业,在县农技推广中心从事农技推广。在与农民与农场工人打交道过程中,伍发明发现种水稻收入不稳定,存在靠天吃饭和市场风险。
如何能够提高种田收入,降低种田风险?伍发明通过分析发现,水稻良种是订单农业,只存自然风险。
伍发明决定跟着县水稻育种专家张成文学习水稻良种育种技术。
经过10多年学习实验,伍发明掌握了水稻良种全套育种技术。
“刚开始我动员大家水稻良种育种,大伙都不相信能水稻制种,水稻制种能赚钱。”伍发明说。
2008年,伍发明回到金龙村,动员好友刘太平、叔叔伍云斌、老表杨纯祥试着制种,这年几人50亩水稻制种获得成功。
水稻种子价格每公斤12元,每亩挣了2400元,水稻价格每公斤1.6元,每亩收入只800元。制种只比种水稻多两个工夫,每亩收入却高出1600元,消息不胫而走,第二年,村民纷纷要求跟着伍发明制种。
“制种,又来骗我们。”伍发明在全县其他村推广水稻制种,农民嗤之以鼻。
原来,2002年,县种子公司改制后,10多名制种人员在全县范围内干起了水稻制种。在制种过程中或技术不过关,或不讲信用,造成农民收入受损。
伍发明决定先示范再推广,在一个村选取两到三户试种,再大面积推广。几年下来,全县适宜水稻育种村都育起了水稻良种。
“其实农业不完全靠天吃饭,与气候有关。”每年,伍发明都会到县气象局咨询当年大气候,安排父本母本播种时间,播种、育苗、授粉时节,伍发明和两个技术员活跃在田间地头,现场指导。
种子要卖个好价钱,品质是保障。到了收割季节,伍发明和两个技术员一家一户,一块田一块田验收。2011年,金龙村村民侯民交售的种子含有父本和稗子,伍发明发现后,坚决拒收。此后,没有一户交售纯度不够的种子。
如今,伍发明成立了来凤县富民种业专业合作社,带领旧司、三胡两个乡镇6个村15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搞水稻育种,合作社成了湖北中种集团、福建福州农佳种子集团稳定供货商。合作社社员大部分买起了车,建起了房。
“我比别人成功,只是爱动脑筋,比别人勤快些,信守承诺。”伍发明谈及10年制种、年年都有好收成的法宝。(通讯员 向相辉 文惠明)
来源 | 来凤新闻网
编辑 | 毛 俊
审核 | 叶新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