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 家乡道路大变迁

2018年是改革开放的第四十周年,从一九七八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我国大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每天都在向着小康社会稳步地迈进。

说到“行”,这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改革开放前,大部分百姓的移动,主要是以走路为主,物资的移动还主要靠肩扛手提。在我小的时候听我外公说,他以前去城里读书,要走几天的路,因为肩上挑着担子,太姥姥还在他的脖子上挂了一个大饼子。现在家里人进城,只消坐公交,嘀嘀半个小时,打个小盹就到了。

到了我妈上班那会儿,还是靠着两条腿,她到现在还在给我讲,她那个时候上下班要走好几个小时,到了晚上,黑漆漆的一片,小路上没有什么行人,路边几个坟包孤零零的,不知道哪里的野狗一远一近的老是吠,给她吓得直哭,但学校没有宿舍,她就壮着胆子唱歌,唱完了,又大声的同我讲话,可我还只有两三岁,等她赶到了街上,我早在她的背篓里睡熟了。

其实我也有那么一点关于走山路的印象——大人们说,那时你还这么小,到膝盖这么高,就跟着我们赶路,整整一天,没闹也没哭。我当时应该在读幼儿园,去老家吃酒,宴席散了,姑姑邀请我们一家子去他们家里耍,我很少出远门,非缠着妈要去,山路陡峭,我们走好久,总是走不完,爬了一座山又一座山。到了夜里,没有灯,大人们寻了几捆稻草抱在怀里,点上一束照路,橘色的小光点一下子便会燃尽,偶尔还可以照见田坎上站了几只青蛙,等稻草都烧完了,差不多就到家了,那时月亮很大,星星连成一片,洼地上散出银色的碎光,我们去水缸边洗鞋,泥巴已经沾裹到我的大腿上。

到了我读中学的时候,从我家到城里得坐几个小时大巴,我第一次出远门,妈很担心,专门给我配了一部小手机以便联系,我到了城里,第一次见那么密的街,小摊多,铺子多,人也多,真是好玩儿,我和几个同学兴奋极了,满大街逛,吃了几大碗根粑凉粉,才五毛钱,完全把妈给忘记了,妈一直接不到我的电话,打过去又不通,急得差点报警。后来我去武汉读大学,没买到火车票,也是坐的大巴,早上十点出门,凌晨两点才到,学校都还没开门呢。放寒假了,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坐绿皮火车回家,大家伙儿开始坐上车的时候还很新奇,几个人一起打牌,啃周黑鸭的鸭脖,后来撑不住了,挤挤挨挨的睡了,跟叠罗汉似的。还有好多返乡的农民工只买到站票,他们带着大包小包在过道上睡着了。我就想,我们农村人,出趟远门可真不容易。

现在交通之发达,可谓日新月异,尤其去了农村,真是让人大吃一惊:家家户户门前都通了路,百姓出门骑个摩托、开辆小车,一下子就到乡镇了;村道上安置了几个小小的候车亭,嬢嬢挑着新挖的野葱折耳根,带着现摘的水嫩桃李,坐公交去城里卖,一天一个来回,就能赚点零钱了。

去武汉前我到一个伯伯家里做客,他家是来凤县老虎洞村的,那里环境优美,水质也好,但就是路不好,每逢下雨,道路泥泞,如同浊浆,简直不知道该怎么落脚,现在我毕业回了来凤县里上班,我再去拜访他,嗬,这路齐齐整整,坐上小车,就直达伯伯家门口了。伯伯这次没有捉鸡公,他带着我们去吃老虎洞新开的农家乐,这家店子生意兴隆,在附近都小有名气。

“公路硬化后,交通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变,连临县的城里人都来我们这深山老林休闲娱乐,每天客人还不少呢。”老虎洞村“十里飘香”烤吧老板盛洪昌自豪的跟我说。

     老虎洞村位于来凤县城郊西北部,距县城不到2公里,村内树林密布,是距离来凤县城最近的天然氧吧,但因村内组级公路长期没有硬化,村民出行十分困难,使这个地处城郊的村寨成为全县46个重点贫困村之一。

近年来,来凤县通过统筹推进贫困村道路建设,畅通“毛细血管”,不仅方便了贫困群众出行,也将农村公路建设与富民产业有效结合起来,补齐贫困村精准扶贫短板。

“产业发展到哪里,公路就修到哪里。”县交通运输局局长舒镜峰给大家打了一剂强心针。针对老虎洞村的特殊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村委会把脱贫攻坚的方向定为发展城郊旅游。在交通运输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10月,老虎洞村组道路改造动工,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建设,5.8公里水泥路通到各村组。去冬今春,山中村民家家户户通上了水泥路。今年老虎洞村又启动了生态旅游循环路建设,把自然风光景点、农家乐以及苗圃、花卉、葡萄等产业基地连接贯通,破解村民守着金山没饭吃的困惑。

通畅的公路打开了村民增收致富的大门,像盛洪昌这样的贫困户傍路而开的农家乐在老虎洞村9组就有5户,就是沾了道路硬化路的光实现了增收。面条加工、混凝土制作等企业纷纷入驻,带动了老虎洞村百余贫困劳动力就业。村民生产的辣椒、生姜等农产品不用出村就家门口销售,并且根据购买者的需要,发展起了土鸡、葡萄、苗圃、花卉等特色产业。

决战贫困,交通先行。来凤县努力实施村村通公交、通行政村道路硬化、村民小组至少通砂石路工程,2017年全县共建精准扶贫农村公路600公里,今年再增加500公里通村道路建设。2015年至2018年累计实施精准扶贫农村公路1518公里,总投资9亿元,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500公里,路网密度达到1.9公里/平方公里。194个行政村(社区)中已有166个村主干道硬化,28个村的主干道正在实施改扩建。1822个村民小组中有1412个通组公路硬化,391个组通一般砂石路,其它19个组的通组公路将安计划逐步组织实施。186个村行政村通畅率达100%,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100%。

一路通,百业兴。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来凤县以精准扶贫为契机,立足交通大循环线产业带的地理优势,重点发展藤茶、油茶、生姜和畜牧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围绕“两茶一果”主导产业布局,继续推进“藤茶、油茶、茶叶、烟叶、特色蔬菜、道地药材和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凤雅公司依托来凤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在大河、三胡等乡镇大力发展藤茶种植、生产、科研、销售和保健食品的研究,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藤茶基地,带动农民增收1亿元以上。农村公路真正成为了民心路、致富路。

我们的出行工具从两条腿到自行车,从自行车到摩托车,从摩托车到私家汽车,这在四十年前,私家汽车是想都没法想的;家乡道路从乡间小路到砂石路,从砂石路到水泥路,从水泥路到四好农村路到城市景观路到高速路,甚至我们还在来凤县内铺上了黔张常铁轨…人在变,车在变,道路在变,每次的变化,都是在映照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都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果。新时代新气象,我们农村人在党的新政策下,日子越过越好,生活有盼头,未来有奔头,我们要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往后我们还得实现更多的梦想,去更远的地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