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富清:点亮三胡第一盏灯

记者冉运芳 通讯员王玲 杨志英

“小二龙山水电站,1967年7月发电。”在来凤电力工业志上,寥寥数笔,记录下的却是一个划时代的时刻。

“山头昨夜生明月”——

52年前7月的一天,一股电流点亮了来凤县三胡区光明大队近60户人家。其实,这轮“明月”——三胡区点亮的第一盏电灯,早在1964年冬,就在一个叫刘家坝的地方亮起。那里,走在来凤县农村电力发展的前头。

追溯这一段电力发展史,有一个重要的人物不能不提,他就是当时三胡区分管财贸的副区长张富清。

二十世纪60年代初,正逢三年自然灾害,来凤大旱,是重灾区。张富清抓农业、抓水电,三胡区无水之苦让他焦灼。

70多岁的叶明理介绍,三胡属喀斯特地貌,地面无水流,多为暗河,又逢旱灾,老百姓生活之难可见一斑。

解民苦、兴农业、兴水电。1960年5月,张富清带着邓明成等几个社员去寻找水源,翻山越岭,一天下来饿得不行,最终在石桥村麻坑洞内找到水源,即后来的麻坑水库。

寻找水源之初,张富清便萌生了修建小水电的念头。后来,他积极参与争取计划、挖掘人才,于1964年修建了来凤县三胡区第一个农村小水电站——老狮子桥(刘家坝)水电站,为当地百姓点亮第一盏灯。

为什么选择在狮子桥修电站?张富清回忆说:“除了狮子桥那里有水以外,其他地方都没得水。当时修坝、修水电站我都参加了,和老百姓一起抬石头、下基脚。坝修起不但能发电,也解决了三胡的水源问题,老百姓夏天劳动了没地方洗澡,就去那里洗。”

对于第一个水电站第一次发电的场景,张富清记忆犹新:“发起电,我们看到胡家沟亮起来了,那是三胡开天辟地第一次照上电灯。”说完,张富清高兴得笑起来。

张富清的回忆与来凤县志记载不谋而合——工程于1963年3月开工,1964年12月建成发电,当时物资供应紧张,采用8号铁丝架设10千伏线路1.2千米至胡家沟集镇,供社直单位及附近2个生产队照明用电,年发电量4.8万千瓦时,收入1500元。

原来凤县供电公司退休干部张勇表示,狮子桥水电站称得上是全州第一个农村小水电站。76岁的闵柱生曾是发电员,他说:“当时这个工程影响很大,受到上级水利部门表彰,还被省级媒体报道过。”

在张富清脑海中,印象最深的要数改造二龙山的水轮泵,使其从单一的抽水功能升级为集打米、发电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功能。

9月1日,国网来凤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吴斌拿出照片给张富清看:“您记不记得这个地方?当时的二龙山水轮泵。”

张富清说:“记得,记得,当初是我请杨胜对水轮泵进行技术改造的。”

“老杨,在屋里啊?”“今天搞么?走到这来了?”“跟你商量个事。”“你莫黑(吓)我也。”“革勒车二龙山有个水轮泵,只能抽水。我想改一下,让它既能抽水又能碾米、发电。”“那你找错人了撒,你应该去机械厂找专业的人。”“他们说不能改,我专门来找你的。”“专业的都不能改,我一个打铁的怎么改嘛?”“你莫推,我晓得你。”

杨胜原原本本地回忆起当年张富清和他的对话。

被否定,张富清不放弃;没设备,张富清想办法。为了寻求材料设备,张富清几次为杨胜写介绍信,从来凤县机械厂辗转到湖南龙山机械厂,多处寻求支持,最终水轮泵改造得以完成,如愿发电。

期间,杨胜与同事产生矛盾想离开三胡。张富清得知后找到杨胜耐心开导。

张富清说:“老杨,自从你来了,‘三小’农具不仅满足了三胡需求,还能外销了;你莫走,党委信任你,三胡人民需要你。”一番话打动了杨胜。

张富清十分遗憾地说:“到现在我都在想,当时还有好几个地方没有解决用电问题。我在那里虽然修了坝,但没有再修一个大点的发电站,解决太平、古架几个村的发电照明问题。”

尽管如此,张富清还是做了很多准备,一方面挖掘人才、知人善任,另一方面亲自上阵,带领群众修坝。

杨胜说:“后来我才知道,几年前把我从湖南永顺调到来凤三胡工作,其实是张富清的主意。”

在二龙山筑坝时,一天晚上,张富清听了石匠黄金楼的发言,觉得他活学活用,适合做群众宣传工作,散会后便找黄金楼谈话。黄金楼激动地说:“张富清没有官架子,他说的我很乐意去做,正是因为我们宣讲政策,老百姓思想才有了大转变,每天自发送茶送水,大家都甩开膀子干活。”

9月11日,家住小二龙山水电站对岸的姚友能说:“电灯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那时候,我刚十四五岁,一颗灯泡亮堂堂的,大人小孩儿都觉得稀奇,关键是干净,比点煤油灯还便宜。”

自从有了电,农民的眼界开阔了。张勇介绍,第一次用上电灯,老百姓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甚至有人好奇地问:“电灯能不能点烟呀?”

自从有了电,与外界的联系打通了。

姚友能说,第一次听到广播,听到央广之声,有的老百姓激动得跳起来,大声喊:“我听到毛主席的声音了!”

自从有了电,劳动力逐步得到解放。三胡区有了第一个面条加工厂,用上了碾米机,每天至少碾500公斤米。

虽有遗憾,但张富清带领群众率先探路修建农村小水电站的精神,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承诺,那束温暖的电光,照亮了三胡村民的心田,照亮了农村发展的道路,更照亮了电力前行的方向。

他点亮的第一盏灯,照亮了一群人——

辛勤画年轮,真情写春秋。50多年来,新一代国网供电人接过张富清的接力棒,继续发扬敢冲敢干的精神,一步步实现了他未完成的愿望。

50多年来,秉承为民服务的初心,电力事业飞速发展。从清江之畔到高山之巅,供电工作者网改如行军一样,不通路,物资就用人力背、用骡子驮,斩荆棘、攀石崖,自带柴米油盐和被子,砍两个树杈撑在地上,用塑料纸一盖,铺盖一铺,就住下来。就这样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堡垒。如今,全州已铁塔如云、银丝飞舞。

他一生简朴、家国情怀,激励着一群人——

邱克全说:“为了人民,张富清想尽办法,却从不占公家一分便宜。”

今年年初,国网来凤县供电公司姚洁等人发现张富清家的电线老化存在隐患,便上门更换,张富清老人三番五次让家人送材料钱。他说:“即便劳动是自愿的,但材料是国家的。”这些话深深刻在了供电工作者心里。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会上,国网恩施供电公司总经理许子武说:“老英雄为国为民的初心、敢冲敢干的精神,任何时候都需要。电力人应让这种精神入脑入心入行,供好电、服好务。”

秉承精神,不忘初心。从第一盏灯到户户亮堂,从电压不稳到灯火通明,一次次农网改造,点亮了希望,捂热了民心,激活了发展,让土苗山寨留住了绿水青山,看到了金山银山。

温暖之光,照亮万家;英雄之光,心间激荡。

来源 | 恩施日报

编辑 | 李传宝

审核 | 叶新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