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香菇撑开“致富伞”

在来凤县大河镇官城村的钢架大棚里,一个个菌棒上撑着棕色的“小伞”。朵朵香菇绽放,迎来盛摘季,赵常义等10多名村民正忙着采摘香菇。

“别小看这些香菇,市场好的时候每斤能卖16元呢!”香菇的主人吴敏乐呵呵地说。

今年30岁的吴敏是官城一组村民,原来和丈夫曾庆如一直在江苏打工。

家中父母无人照料,两个孩子在上学,在外打工也不是一辈子的事,吴敏一直琢磨着回家发展些什么。

2014年初,吴敏看着羊肚菌、香菇市场大好,在朋友的介绍下,前往成都市大邑县学习羊肚菌、香菇种植技术。

半年后,吴敏一回到官城,着手发展种植香菇。

土地、搭建竹棚、聘请工人……2014年9月,吴敏在大河镇两河口村尝试种了10亩羊肚菌。

天公不作美。2014年腊月,大雪将10亩地的竹棚全部压垮。吴敏并没有放弃,竹棚不行就换钢架大棚。2014年1月,吴敏从亲戚朋友处借来10万元,重新搭建钢架大棚。

羊肚菌、香菇都销往哪里呢?通过朋友圈转发,就近发给县城、宣恩、咸丰等地。此外,在朋友的介绍下,吴敏还将羊肚菌、香菇大批量销往烟台、云南、广州、香港等地。

2015年3月,10亩羊肚菌全部出菇,当年羊肚菌每公斤卖60元钱,吴敏一共收入30万元。

初次尝试就尝到了甜头,吴敏决定扩大规模。2016年初,吴敏成立了菌滋味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2016年,合作社发展羊肚菌260 亩、香菇7万棒,带动200多人吃上“香菇饭”,基地长期有30余人务工,一年发放工资150万元。

“以前种地只能有口饭吃,现在在基地务工,家门口就能赚钱。”一天能赚80元钱的赵常义说,家中2亩土地,以每亩300元的价格流转种香菇;在基地打工,1年还能赚2万元,以后的日子不发愁了。

2017年,吴敏又发展了9万棒香菇,年底出菇2吨,销售额达200万元。2018年,吴敏扩大香菇到10万棒,年产香菇5吨。“今年6月,我和丈夫去河北迁西学习了栗蘑的培育技术,今年争取带动更多村民一起致富!”吴敏笑言。

来源 | 融媒体记者   廖婵   通讯员   刘晓平

编辑 | 李传宝

审核 | 叶新燕

(作者:廖婵 通讯员 刘晓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