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来凤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纪实

来凤县今年4月退出贫困县序列以来,打好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组合拳”,持续发力,确保思想不松、队伍不散、力度不减,探索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打造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11月7日傍晚,革勒车镇鼓架山村“尖刀班”班长、县残联理事长田学海拨通老母亲的电话,请她帮忙接女儿放学。2016年驻村以来,他几乎每个周末都泡在村里。虽然已脱贫出列,但鼓架山村基础差、底子薄,田学海仍然每周驻村5天以上。

贫困村“销号”后,驻村工作队不走,帮扶责任人不变。来凤县明确提出188个驻村“尖刀班”1200多名成员保持5天4夜驻村,实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程。

“我又来看你了。”10月15日上午,县委主要负责人来到翔凤镇白羊坡村,与联系帮扶的贫困户交心谈心,算收成、听意见、话发展。该县31名县级干部面对面倾听村民建议,每人领办一至二件实事。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脱贫摘帽后,来凤县继续加强基层力量培养,建立“后备干部库”和“乡村人才库”,选优配强“领头雁”,选派196名年轻干部担任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打造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固民生底板 强产业后劲

“以往只能吃小水窖存的雨水,现在洁净水直送到家。”11月10日,旧司镇大坝村村民聂子英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地流出来。

来凤县46个重点贫困村存在饮水困难。脱贫攻坚解决“有水吃”基本需求后,该县组队到贵州、湖南等地考察,决定由过去小厂、小网、小水窖分散供水向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大机制转变,全县一张水网。到今年底,全县20万农户将与县城居民同饮一库水。

山峰巍峨、峡谷逶迤,一条条盘山公路宛如玉带缠绕群山。实现村村通后,来凤启动250公里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普遍安装防护栏、防撞墙、防护墩和减速带,打造农村公路安全屏障。

11月6日晚,一辆辆冷藏车将大河镇刚采摘的香菇运往重庆黔江、酉阳和湘西等地。“当天发货800多筐,总量超过2吨。”菇农向家国介绍。

“本地香菇实行生态种植,口感鲜甜,供不应求。”经过市场调研,来凤决定建设现代化“香菇工厂”,以大河镇为龙头,400余个恒温大棚在8个乡镇“落脚”。在杭州拱墅区支持下,今年又建起菌棒厂,引进核心栽培技术,每年可节约成本200余万元。

“大棚建在家门口,每天工作8小时能拿100元工资。”村民乐得合不拢嘴。

大河镇镇长赵军介绍,“香菇工厂”不仅带来土地流转收入和分红,还为周边村民提供大量岗位,在香菇产业链上务工的农民达800余人。

据悉,来凤县短中长结合培育“两茶一果”(藤茶、油茶、小水果)产业,实行农特产“凤凰出山”,在崇山峻岭间建成集中连片的“绿色银行”。

荡起乡村振兴层层“涟漪”

“风吹过,漫天灰尘夹杂着垃圾袋到处飞,成了欢迎我的‘迎宾队’。”“想上个厕所,却不知如何下脚。”一位驻村队员在扶贫日志中记下刚进村时的情形。

如今,走进漫水乡油房坳村,道路洁净,一栋栋吊脚楼掩映在林间。来自湖南、重庆的游客观云海、住民宿、碾包谷、榨油籽,玩得不亦乐乎。

在县旅投公司帮扶下,原来脏乱差的村庄统一规划,山水田园路林一体化整治,实施垃圾分类、改水改厕、古树挂牌等行动,点燃每个村民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驻村队员借势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与湘西邻村共同打造武陵山绿色田园综合体,让村落洁起来、美起来、火起来。

8月23日晚,绿水镇老寨村委会,村民坐在院坝里等待露天电影开映。“家中孩子考上大学是好事,但不能借机敛财……”村支书手拿话筒向大家宣传村规民约,提醒村民不整无事酒。

“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来凤县出台《“文明新村”示范村和最美来凤人示范户评比及奖励办法》,引领百姓争当文明人。

村小组海选、行政村推选、乡镇评选、县里竞选,各环节对外公开,电视台、网站全程直播,评选出一批扶弱帮贫、热心公益、孝敬老人、自力更生的“平凡英雄”:不离不弃照顾患病在床老人的好儿媳瞿洪英,大山深处坚守支教的女教师徐玉翠,带领乡亲决战贫困的向辉,背着儿童过河40载的花甲老人侯长辉……

大家纷纷表示,学习身边榜样,改掉陋习,争当“最美”,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来源 | 融媒体记者   向相辉

编辑 | 李传宝

审核 | 叶新燕

(作者:向相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