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凤融媒体记者 张小艳 杨依泉 通讯员 钱家辉)近年来,来凤县翔凤镇檀木湾村开创“党支部+合作社+N”模式,以配优建强党支部为引领,以创建壮大合作社为支撑,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旅融合产业等N项民生事业为重点,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显著增加、村民们抱团发展显著增效”的良好局面,该村正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面貌稳步迈进。
3月21日,记者走进来凤县翔凤镇檀木湾村农产品经营专业合作社厂房内,村干部与村民一道正在打包 “凤头姜”、豆腐乳、嫩芽姜等当地的特色农副产品,近来合作社接到的订单源源不断,通过物流公司这些产品将被发往武汉、随州、十堰等地。
“我们去年整个总销售额是261万,为我们村集体经济带来了33万集体经济收入,产品销路不错,回头客比较多,特别是村民们尝到了甜头参与度很高,合作社运转得非常好。”来凤县翔凤镇檀木湾村农产品经营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村党支部书记李霖娟说道。
成效源于改变、改变源于矛盾。檀木湾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338户1518人,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属于乡村振兴重点村,“谁来种地”“种什么好”“村内经济如何发展”的矛盾尤为突出。2021年9月,村党支部勇挑重担,在村内广泛动员,成立了以能人为大户、脱贫户为成员的村集体专业合作社——来凤县翔凤镇檀木湾村农产品经营专业合作社。
“支部引领能够把握发展方向,村支书担任理事长,能够进一步盘活村集体所有的资源、资产和资金,我们驻村工作队就来牵线搭桥,跑渠道、跑市场,形成一盘棋、一股劲。”省工行驻檀木湾村工作队队长吴健告诉记者。
以支部为主轴,牵好“帮扶线”。驻村工作队把合作社的农副产品通过融e购电商平台进机关、食堂、小区、网点、客户群,采取“订单+基地+农户”方式,工会采购、员工认购等方式,以商贸带生产,以生产带就业,以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为合作社拉来了不少订单,合作社运转逐渐有了“源头活水”。
5组村民李明权是村内的种植能手,一直从事粮食销售工作。去年加入合作社后,他不仅能够依托融e购电商平台销售自己的产品,由于经验丰富还担任着合作社的技术指导员与管理员,帮助村民们共同增收致富。
“担任管理员每天能够有70元的工资收入,自己种的粮食不仅能够通过平台销售出去,还能将村民们的农副产品推介卖出去,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村民李明权感慨。
省工行驻檀木湾村工作队队长吴健算起致富经,头头是道:“合作社所得收入的15%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村级党建和基础设施建设,剩下的85%用来发展产业扩建生产基地,我们的农艺花卉、小水果种植等农旅融合发展势头迅猛,游客络绎不绝,不少村民吃上了旅游饭,花海经济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全链式’发展,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
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村民收入节节攀升,集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集体有了钱,为民办实事的底气也足了起来。
去年因暴雨村内1组和2组的入组路被摧毁,村党支部从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8万元用于维修道路;今年,村党支部又从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20万元,流转50亩闲置土地用于打造农产品生产基地……一项项基础设施项目上马动工、一个个民生发展计划落地实施。
“村干部带头带的好,我们村里有产业、路宽敞、风景美,我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了!”村民谭炳兰笑着说道。
截止目前该合作社实现年销售收入261万元,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3万元,创造税收2.8万元,盘活土地100余亩,带动就业202人次。檀木湾村开创的“党支部+合作社+N”模式,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社富带民富、村民共富,强村与富民双赢、集体与群众双增收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