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凤融媒体记者 杨依泉 通讯员 向春虹 郑茗翼)“医生我买点头痛的药,但是我身上只2块钱,你看帮我开点药好不好?”这天,路过门诊诊断室的向桂英听到了一名老年患者和门诊医生的对话,在了解情况之后,她悄悄地对门诊医生说:“他是一位孤寡老人,我认识他,漫水乡新拱桥村的,家庭情况比较困难,你开处方,钱我来付。”
今年51岁的向桂英,是来凤县漫水乡民族卫生院的一名护士。每每遇到这样的困难患者,向桂英都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伸出援手,为其解决医疗费用的问题。
1992年,她从恩施护士学校毕业后就扎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自从走上一线基层护理工作的那一刻起,向桂英就始终把自己摆在病人的位置,想为病人所想,思为病人所思,她成了所有患者的亲人,三十年来坚持每日下班后巡视病区一遍,积极主动与所有的病员及家属沟通,尽可能帮助病人解决实际问题。
“小孩呕吐厉害,但是他血管不好打针,每次都是向医生打的针,麻烦你们帮她喊来好吗?”凌晨12点多,向桂英接到通知后,就穿着睡衣裤骑着摩托车直接赶到医院。她和同事们协调配合,尽心尽力的照顾着患者,看着小孩皱着眉头终于入睡时,向桂英才如释重负,骑着摩托车回家了。
在多年的护理工作中,向桂英练得一手过硬的“绝活儿”——注射技术扎实过硬,针针过关。“向姐,这个小孩血管太细,麻烦你过来帮忙看下。”每当遇见棘手的的问题,年轻的护理人员都会请教“大神”予以帮助。“莫急,我马上过来看看。”在向医生的帮助下,完成小孩头部注射。
仁者爱仁。身为白衣天使的向桂英,她时刻不敢而且也没有忘记她的职责和使命,她总是要求自己无缺陷地做好工作。为了增进护患关系,她在接近患者时主动向他(她)们愉快地点头或微笑,使患者到了医院如同在家一样的温馨。
据同事回忆:曾经有位七旬老人患病,来院时衣服上满是呕吐的污渍,无子女照看,向桂英见状,立即端来热水,耐心细致地帮老人擦手洗脚,更换衣服,剪指甲,安排好床位,并为他在食堂预备了饭菜,老人感动得默默流下泪。在向桂英的细心照顾下,老人出院了。
两天后,患者老伯提着一个蛇皮口袋来到了门诊处,看到向医生激动地握着她的手重复着“谢谢”两个字,随后打开口袋说:“向医生,我的子女都在外地忙,多亏你的照顾,我没有什么可以送你的,就把我家炕的腊肉带过来给你尝尝,给你添麻烦了”,向桂英不想当面拒绝老人的一片心意,笑着接过老人手中腊肉,但是作为医护人员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于是又偷偷地塞钱放进了老人衣服里,还叮嘱我们不要告诉老人。
就这样,三十年来向桂英忘我地用自己的诚心和笑脸送走了每一位康复的病人。在工作期间曾有多名患者及家属给向桂英送来鸡蛋,自家种蔬菜等各种农产品以表达对向桂英的感谢,但向桂英都一一拒绝了,当有实在不能推脱的时候,她会偷偷地往百姓的背篓里面偷偷丢下该付的钱。
30年来,向桂英始终坚守在临床笫一线,曾2次被评为恩施州优秀护士,4次来凤县优秀护士,多次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个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用真情和技术服务于患者,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一名扎根基层的良好卫健人形象。
“护理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分昼夜连轴转,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但当看到一个个患者在我们的照料下治愈,我就感到由衷的欣慰。”向桂英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