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凤:生姜种植忙 助农增收“花样”多

(来凤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依泉 周林 罗建华)

近年来,来凤县绿水镇结合市场需求,不断优化生姜产业结构,并把生姜种植作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持续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全镇生姜种植产业蓬勃发展,成为群众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

清明过后,天气晴朗,气温稳步上升,正是绿水镇“凤头姜”播种的最佳时节。4月7日,在绿水镇香沟村向维的生姜种植基地里记者看到,十余名种植户来往穿梭于整齐的田垅间,他们打沟、施肥、埋姜种,各项种植工序有条不紊,一派繁忙的田间劳作景象。

“今年,我们以合作社的模式,纳入47户生姜种植户,共种植生姜415亩,预计今年的产量可以达210万斤 ,产值可达500万元。”来凤县向维生姜合作社负责人向维向记者介绍到。

向维告诉记者,他家去年种植生姜20亩,尽管遇上洪涝灾害和姜瘟病害,产量仍然达到13.7万斤,产值达38万元,收益非常可观。于是,今年他运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来壮大生姜种植产业。

生姜种植在给种植户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就近就业岗位,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我们每亩土地不但由合作社支付农户土地流转费500元,农户还可以在基地务工,工资每天有80—100元,这样农户就有了双重的收入,激发了老百姓的内生动力,老百姓的生活就越来越好。”来凤县绿水镇香沟村党支部书记李世林说道。

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帮助农民增收,绿水镇积极引进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在该村周家湾生姜种植基地,大力发展“生姜+”产业,套种林下芋头,打造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特色农业产业模式。

“我们在周家湾村总共承包了135亩土地来种姜,其中生姜+玉米+芋头套种80亩,目前我们已经把生姜种植下去,正在种芋头。”来凤县兴佳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周家湾生姜种植基地管理员田茂权说道。

六沟套一沟,四周套玉米。通过套种模式不仅巩固了集体经济,玉米还能起到为生姜遮阴的功能,大大提高生姜产量。同时,绿水镇周家湾生姜种植基地还采用大棚、温室、天膜地膜覆盖等方式,不断探索和改进生姜科学种植技术,提高生姜的品质和产量,产出的姜白嫩无丝、口感极佳,还提早生姜上市时间。

“种植(高峰期)和收获时期,(每天)需要工人50余人,平常也会需要近十五至二十人进行管护、施肥。只要我们能种得出来、种得好,销路我们是不愁的。”来凤县兴佳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周家湾生姜种植基地管理员田茂权说道。

统一种植、统一技术规范、统一销售的新模式,对绿水镇生姜产业的结构调整将起到很大作用,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目前,全镇生姜面积达3500亩,主产区在香沟、周家湾、梅子树等村,产量达1700万斤,产值每年可达四千余万元。人均可增收1600元。,带动一万余人致富。

“凤头生姜已纳入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那么我们绿水镇作为凤头生姜的发源地,下一步我们将举全镇之力,提质增效,建设生姜高标准农田,大力发展“生姜+”模式,力争发展成为订单农业,以‘凤头生姜’为品牌打造特色小镇。”来凤县绿水镇人大副主席彭继华说道。